弘扬西柏坡精神 “赶考”永不停歇|文明在这里·河北西柏坡
来源: | 作者:hbgywmw | 发布时间: 2021-07-01 | 821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青青柏坡岭,湛蓝滹沱河。西柏坡,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,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。这里,是西柏坡精神的发源地,是中国共产党人进京“赶考”的出发地。

革命圣地西柏坡。中国文明网 王钰 摄

六月的西柏坡,绿树成荫、骄阳似火。通往这里的高速公路上可谓车水马龙,人流络绎不绝。沿途鲜红醒目的红色标语、“两个务必”广场、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巨型雕塑……无不给到访者以深邃凝重、庄严肃穆之感。这里,处处彰显着与众不同、历久弥新的红色气质。

党旗鲜艳,旧壁苍黄。走进西柏坡纪念馆,一股铿锵而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。

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、一件件褪色的老物件,激活了人们的红色记忆。参观者在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,再次重温党的历史、重温新中国的历史,感受着历史与现实的回响。

“我们党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,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,主要是依靠赢得民心顺应民意。参观西柏坡革命圣地以后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以‘两个务必’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的真正含义。”来此参观的党员代表纷纷表示。

西柏坡纪念馆前,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花坛。赵夫 摄

七届二中全会、全国土地会议在这里召开,“三大战役”在这里指挥,“两个务必”在这里提出,“进京赶考”的对话被历史铭记于此。

“新中国从这里走来”道出了西柏坡的重要历史意义,以“两个务必”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成为我们党富贵的精神财富,它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更烛照滋养着英雄辈出的燕赵大地。

每天来西柏坡纪念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 。中国文明网 王钰 摄

2013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时,曾动情地说:“西柏坡我来过多次,每次都怀着崇敬之心来,带着许多思考走”,并意味深长地告诫全党,“党面临的‘赶考’远未结束”。

日月在流转,考题在变化。西柏坡村的干部群众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,在新时代“赶考”路上,用好红色资源,传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,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。

村民闫青海老人。中国文明网 王钰 摄

“过去,党带领老区人民翻了身,如今又带着老区人民脱了贫,共产党不但是俺的救命恩人,更是咱老区的亲人。”西柏坡村村民闫青海老人动情地说,他虽已70多岁,但干劲仍然很足。

用村里人的话说,闫青海有着“不凡”的身份,他是当年董必武夫妇救下来的孩子。1948年秋,刚3岁多的闫青海得了重病奄奄一息,绝望的父母本打算放弃他,但被住在西柏坡的董必武夫妇发现并及时送到了医院,经过抢救他活了下来。